“春节期间,朝美日化以3倍工资请员工返厂,仅除夕当日休息半天,其余时间均全力保障生产,工人平均的休息时间最多只有4个小时。”
1月28日凌晨1时,国家应急储备企业、浙江建德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焰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工厂已经舍弃了普通口罩和工业口罩的生产,主攻医用口罩和N95口罩,日产20万只。”
在离武汉100公里的仙桃市,工厂也正夜以继日保障口罩生产供应,仙桃汉克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武亚姝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在正月初二复工,五倍工资劝当地工人回厂,可日产15万只口罩。
仙桃另一家防护企业负责人彭峰也表示,他给已经放假的工人打电话回厂上班,工资加到5倍,“其实按照这样的工资标准,公司是倒贴钱在做,但这个时候,钱还重要吗?”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蔓延,国人对于口罩尤其医用级别口罩的需求急速增加,而口罩工厂由于在春节假期一时难以恢复产能,国内一度出现了一罩难求的局面。
对于口罩的去向,上述企业均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所产口罩均专车发送,交给政府部门按需调配。
据央视财经报道,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做好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和调度安排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省(区、市)政府迅速组织本地区生产应对疫情使用的医护用品和相关药品等企业复工复产。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每天生产数量只增不减。在全国各地对重点物资需求迅猛增长的情况下,必须实行紧急医用物资中央统一调拨,力保湖北特别是武汉防控一线的使用。
数倍工资紧急开工 ,工厂、工人超负荷运作
“朝美(工)人现在每天工作量近20个小时,一天几千个电话,我们所有人真的很疲倦,但还是解决不了一线医护人员、公安武警等多部门国家一线战士的物资需求,你们拿着捐赠的名义来‘捣货’,卖5倍至10倍的价格,你们还有点人性吗!”1月28日凌晨1时,朝美日化总经理林焰伟在微信朋友圈怒斥商家对朝美口罩加价倒卖。
据了解,朝美日化是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单位,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林锦祥现任国家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公司官网介绍,在2003年非典时期,朝美日化曾为北京小汤山医院、地坛医院、北京传染病医院等医院及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供应防“非典”口罩。
“我们医用防护加普通N95口罩,大概有30多条生产线,本地的员工基本已经到齐,外省的工人没办法,处于隔离状态。总体来说,我们已是超负荷运作,与正常时候产能相差无几,但产能还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1月31日,林焰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工人全部到位,估计口罩的日产量将达到30万只。
目前,林焰峰、林焰伟两兄弟都在紧张工作中。在春节期间,朝美日化以3倍工资请员工返厂,仅除夕当日休息半天,其余时间均全力保障生产,工人平均的休息时间最多只有4个小时。“现在,我们已经舍弃掉民用类、工业类口罩,全部主攻防疫情专用口罩。”林焰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在浙江仙桃汉克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在除夕及年初一短暂休息两天后,在1月26日(年初二)恢复生产,主要生产的是工业类及普通类防护口罩。
仙桃汉克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则武亚姝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工厂是半自动化机器作业,口罩生产线共两组,每天能生产15万只口罩。“劝工人上班,就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比如,5倍工资、厂区消毒、工人穿上防护服,公司还特别提醒工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因为过完年,有很多人,很多生命,需要他们亲手做出来的产品来保护。” 武亚姝说。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过年前,仙桃汉克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还存有100万件货品储备,转眼便销售一空。1月22日后,仙桃汉克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又应阿里巴巴所需,紧急生产了一部分,将其中几十万件口罩、防护服等物资输送到武汉。
1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驰援武汉,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该基金用于采购海内外医疗物资,包括诊疗设备、器材耗材、相关制剂等,无偿赠送给武汉各大医疗机构。
“阿里巴巴紧急通知一些口罩工厂,并非强制工厂生产多少口罩,更多是呼吁工厂配合武汉疫情工作,希望我们有需必应,并集中针对各工厂的生产能力、库存进行‘会诊’,比如,哪些产品匹配到医院,哪有些产品匹配到工业场景使用。” 武亚姝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仙桃另一家防护企业负责人彭峰也表示,随着疫情发展,公司储备的口罩远远不够。他给已经放假的工人打电话回厂上班,工资加到5倍。“其实按照这样的工资标准,公司是倒贴钱在做,但这个时候,钱还重要吗?”彭峰说,因为疫情影响,一些工人没法回到工厂,他们把春节前后赶制出100万只口罩,已供应给阿里巴巴统一调度。
口罩交由政府部门管理,专车运送
加急生产的口罩,能否点对点发往医院?
“口罩的需求,一线医护人员是第一位的,其次还有公安、环卫工人等等。现在来看,政府只能先保证一线医务人员,很多在一线的其他人员是供不上的。一线的需求量,是我们整个浙江省被调配的企业加起来都不够的。”林焰峰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朝美日化生产的口罩已经全部攻给政府,由政府按需调配。在多地封路的情况下,朝美日化用专车运送口罩。
“对于应急物资,是一路开绿灯的,如果工厂实在调不到车,那就委托政府力量来运送物资。”林焰峰说。
面对口罩紧缺,不停地有各方人士联系自己,林焰峰干脆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改成了“CM朝美,无货”。
武亚姝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工厂所生产的口罩也均交由工厂所在地片区政府管理,再按需分配。
“这些口罩不是工厂全捐,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捐,剩下的部分,政府部门会把成本付给工厂,不会让我们吃亏。这批口罩都有一个专供疫区的清单,没有这张单子,你货也运不出去。” 武亚姝说,自己相信政府,能够将每一片口罩送到需要的人手中。
对于加班加点生产口罩,武亚姝也有苦恼,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疫情爆发后,生产口罩所需要的滤纸涨价且不能保证有货,没有滤纸,口罩就没法生产。“滤纸涨价也不能怪滤纸厂商,这是一个产业链条,可能他们采购的材料也在涨价。”武亚姝说。
“能保证我们平均利润就行,这个时候,不会虚抬价格。”面对人力成本、材料采购成本、物流成本的增加,林焰峰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即便是加急生产,也不会因为赶货而省去口罩工序,“我们的口罩是供给医院,不是开玩笑,厂里有内控,要严格按照生产标准管理和质检管理生产口罩,和工厂正常运作时是一样的。”
不是所有口罩都能供给医院
可见的是,抗疫一线对于医药口罩的需求几大,要求也极高。
武亚姝以自己所在的仙桃汉克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向澎湃新闻记者解释,该公司虽具有一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十万级洁净标准(一种良好管理风格的车间),但生产的口罩只能供日常防护和工业环境下使用,不能直接销往医院。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医疗器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2009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医用口罩监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医用口罩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器械管理,而普通脱脂纱布口罩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如何分辨医用口罩和普通防护口罩?
林焰峰向澎湃新闻记者解释:“口罩的专业性很强,简单区分的话,医用口罩分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最高级别的医用口罩防护等级标准是国家GB19083-2010执行标准。此外,捐赠到医院的口罩,你必须看它有无标准“医用”二字,是不是医用等级的执行标准,或者看是否以‘械’字开头,否则不要捐到医院。另外,N95口罩也分普通工业防护和医用防护,但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普通N95口罩医院也可以采用,这是权宜之计。”
近日,上海、金华、义乌等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重拳治理“问题口罩”。其中,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获“清牌”及无标识口罩共计15万余只。
针对假货口罩,武亚姝说:“一次性口罩内有无纺布和过滤纸防病菌,市场上的假货口罩有些根本没有滤纸,或滤纸就是A4纸材质。这群人难道没有想过,假口罩是可以害死人的!”
最大口罩生产国应对考验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作为世界工厂的工厂来说也是一场考验。
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采访时介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随着疫情的蔓延,口罩的需求量爆发式增长。现在连很多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众都开始戴上口罩,如果人人都在用,每天还要更换,面对这么强大的刚需,短期内供给跟不上也在情理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全力以赴克服种种困难,推动生产企业加班加点恢复产能。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产量达到一天800万只以上,复工复产面达到了40%,但要看到,恢复乃至扩大产能毕竟需要时间。我们除了国内的生产,也在推动国际采购,以满足全国疫情防控需求。
对于为什么很多群众买不到口罩的问题,上述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受制于春节停产放假,相关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工人返乡、原料停供、物流停运。临时召回员工复工复产,乃至紧急扩大产能,要解决资金、工人、原材料供应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需要一个周期。此外,还有多种非生产性因素制约口罩的供给。比如铁路调整部分线路、一些省际交通停运带来的物流配送问题。比如这些口罩生产企业所在地陆续出现疫情。地方政府纷纷进行大量采购,向外调度的量在减少。随着近期口罩产能的逐步恢复,这种紧张局面估计会渐渐缓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