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GDP增速同步,1月20日,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9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7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三产业以超80%的占比成为经济增长“压舱石”。受产业带动,服务性消费增速领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稳步提升。
“2019年北京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市场主体活力也被进一步激发。”庞江倩表示,当前,全市现代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超七成,占全市GDP比重超六成。
“基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互联网+相关行业也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庞江倩指出,2019年1-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和数据服务企业实现收入增速都在30%左右。
“互联网服务的广泛开展不仅促进了服务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了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庞江倩表示。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0.1亿元,增长4.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3366.3亿元,增长23.6%。
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是1644元,同比增长13.5%,占消费支出比重接近4%。
消费业态更新的同时,消费升级迹象也日趋明显。从社零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的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7%、21.5%和9.6%。
在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卞晶看来,消费升级还表现在服务性消费潜能不断释放。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6%,比商品性消费支出高出3.5个百分点。
其中,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不断加快。居民服务性消费向个性化、多元化转变。比如餐饮方面,全市通过开展“深夜食堂”“假期经济”助推居民在外就餐;老字号餐厅加快数字化经营,平台经济兴起也带动外卖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2441元,同比增长14.4%,较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消费方面,随着电影产业突破性发展,全市全年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速较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电影、演出支出增长13.6%;随着智能终端、电子支付手段多样化以及快递物流业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方式日趋便利化。
此外,卞晶表示,随着“90后”年轻消费主力军崛起,新兴消费热点不断涌现。2019年全市居民个人护理用品的支出同比增长10.3%。其中,化妆品消费同比增速由降转升。
“就业是民生之基,更是经济社会稳定器。”在卞晶看来,全市消费潜力的进一步激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居民增收。“收入增加得益于三个方面,包括全市范围内推进的稳就业举措。”
据介绍,去年四季度,北京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保持低位运行。2019年,全市新增就业35万余人,超额完成就业目标。
失业率低位运行传导向居民收入端的具体表现为,全市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56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其中,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4.1万元,同比增长9.4%,较上年扩大4.6个百分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也超过六成。
“稳就业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9年全市提出的‘降返补’政策。”卞晶表示。比如,2019年,全市推行降低社保费率、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对于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金返还比例至50%;鼓励企业招用城乡就业困难人员,提高补贴标准等。
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谋创业、就业困难群体精技能”特征显著。2019年北京地区1300余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建立22个高精尖创新中心;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大兴围绕新机场建设,开办岗位适应培训,帮助1800余名大兴户籍劳动者在机场就业;延庆开办滑雪教练培训班和世园会服务技能培训班,分别有2000和3000余人参加培训。
其次,个税减免和社保政策也同步带动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据统计,个税改革对于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拉动1个百分点;同年,全市发布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上调政策文件,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推动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效拉动居民转移净收入增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