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
【资料图】
睢宁城市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每一个在睢宁出生、生活的人,
都对这变迁有着自己的记忆和故事。
无线睢宁开设专栏“老照片·新睢宁”,
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多张睢宁代表性地标的老照片为引,
寻找老照片里的旧时光,
感受新时代的睢宁脉动。
从“老三样”到“高精尖”
还记得过去的睢宁县中医院吗
点此开启回忆
睢宁县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
建院之初,
这里只有20多名员工、十多间平房,
医疗设备也极其简陋,
条件十分艰苦。
以前看病都是听诊器、血压计、
体温表这些“老三样”
如今
核磁共振、螺旋CT等“高精尖”
医疗设备的使用
让县中医院的医教研实力
有了显著提高
平房做病房,冬天取暖全靠煤炭炉
58岁的高志良是睢宁县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他告诉记者,1990年他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县中医院上班。
(高志良 中)
在他的记忆里,原来的医院非常小,只有一栋三层的门诊楼和两排平房当做病房。
(建院初期的睢宁县中医院 旧)
(病房 旧)
“当时办公条件很差,桌椅板凳都比较旧。夏天避暑靠电风扇,扇的都是热风,而且是带响的,呱唧呱唧响。冬天取暖全是靠煤炭炉,煤炭炉夜里还得起来换炭,否则第二天早晨就要灭掉了。而且换炭过程中我们办公桌上全是一层灰尘。有时窗户还要开开,否则容易引起煤气中毒。”高志良说,“当时除了硬件设施差,医护人员也很少。我在的急诊内科,包括科室主任在内只有4名医生。当时我是最年轻的,跟其他三个医生轮流值班,主任也得值夜班。而且由于医生少,科室分得也没有那么细。儿科、内科,来的病人都得看。”
(门诊大厅 新)
(病房 新)
以前看病都是“老三样”
戚子岳是睢宁县中医院返聘的外科专家。1992年4月他来到县中医院时,感觉这里和乡镇的医院没有什么区别。
(戚子岳 左二)
(放射科 旧)
(CT室 旧)
“当时医院科室不多,龙头科室是痔科、骨伤科,还有就是内科、妇产科、放射科。急诊外科做的也都是一些简单的手术,如肠梗阻、阑尾炎、疝气、胃切除、胆囊切除等。像当时比较先进的微创、腹腔镜,我们只是听说,都没看过,更别说做了。”戚子岳说,“以前看病都是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这些‘老三样’,现在医院里的核磁共振、螺旋CT、四维彩超机等设备,放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
这些“高精尖”医疗设备,为提高医教研实力创造了优越条件,也为群众享有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根本保障。
延伸阅读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睢宁县中医院从管理创新中寻突破,从科技进步中求提高,从服务改进中树形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全面协调发展。2013年,睢宁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2023年4月,睢宁县中医院顺利晋升三级乙等中医医院。
睢宁县中医院将秉承“学中学西,厚德为民,尽心尽善,病人至上”的院训精神;围绕“病人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办院理念,倾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一流三级综合性中医医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