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电梯运行方式打通城市出行最后100米拥堵路

中国经济导报 2021-07-30 15:48:15

在北京,丽泽SOHO在众多楼宇中格外耀眼。这座2019年11月在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落成的大厦,由国际知名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曾获得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2021年全球奖最佳高层建筑奖。

丽泽SOHO科技感十足。这不仅是因为华为中国区总部的入驻,更是一走进这座钢结构用量1.83万吨、相当于2.5个埃菲尔铁塔的建筑,人们立刻就可以看到194.15米的中庭,这一目前全球最高的中庭保证每层楼都能享受到自然光。

丽泽SOHO这座高层建筑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如果去单数层,就在1层乘梯;如果到达层为双数层,那就先乘扶梯到2层,再搭乘直梯。

为何采用这种独特的电梯运行方式?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技术研发总部总经理梁东明。

梁东明向记者解释,丽泽SOHO的这种电梯运行方式基于日立的双轿厢技术。同一电梯井道内部,常规的单层轿厢变为两个独立的电梯轿厢,双轿厢停留在楼宇上下相邻的两层,例如可以同时在1楼和2楼开门供人上下。这样利用同样的井道占地面积,穿梭其间的双轿厢电梯运输能力几乎翻番,运行成本大幅下降,这对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域和空间极其珍贵的大厦而言,价值不言而喻。丽泽SOHO采用的32台日立电梯,其中16台为双轿厢电梯,最高速度达到每秒6米。

双轿厢技术的应用是为了节省空间,更是因为楼宇和电梯厂商在想方设法缩短人们等待电梯的时间。在上下班高峰,电梯门口的长队令人焦躁而又无可奈何,上班“最后100米”的不畅困扰着楼宇管理者,减少长时间等待也成为日立电梯的首要课题。

梁东明介绍,日立电梯双轿厢等硬件变化的背后还有着软件的坚实支撑。企业一直以来迭代开发控制算法,采用了“人流预测型控制”——根据历史运行数据,预测各个楼层乘梯人按下呼叫按钮的时机以及此时在电梯厅等候的人数,并根据预测结果智能分配楼宇中的各部电梯,调度电梯迅速停靠在乘梯人等待的楼层,从而优化整栋楼宇的人员移动。

在丽泽SOHO,日立FI-BEE群控系统就如同充满智慧的指挥官,让乘梯人均等候时间缩短5%~10%,60秒以上的长时间等候几率降低6%~12%。

更加“聪明”的电梯悄然提升了大厦垂直运输的效率,在乘客没有察觉之时减少了等待。这种改变更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切实贡献了力量。经过优化指令、合理调度,减少多台电梯同层停止,实现能源和服务效率的同步提升;在客流量小的时段,通过智能化分析,减少同时运行的电梯数量,实现楼宇能源管理最优模式。

日立电梯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第一,也是行业内最早涉足电梯物联网的企业之一,20多年来为中国市场提供的接100万台电梯每天安全承载上亿人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是电梯未来发展方向。”梁东明告诉记者,电梯是一种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合理分析利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运行状态、零部件、设备寿命等大数据,将会提高电梯服务效率,保持电梯设备稳定。在客流方向、商场热点等方面也可以发挥巨大的功效。

梁东明进一步分析,日立电梯的着眼点并非限于电梯本身,而是已扩展到整个楼宇的生态系统。“如今,电梯不再是简单的运输载体,它也是建筑中连接各个应用场景的入口和载体。”他说,日立通过电梯、AI摄像头及楼宇内闸机等关联设备的数据联动,以历史情况和实时运行数据为基础,实现电梯与楼宇深度交互,使得人们从楼宇入口到自己办公桌之间的移动过程更加顺畅。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4月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建设低碳绿色城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深入推进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其中,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方面,将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交通、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重点领域终端系统。

梁东明透露,日立电梯积极参与制定电梯行业物联网标准,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行业通用协议,使设备间对接更加容易。日立电梯也与腾讯、阿里巴巴、华为、海康威视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保证日立电梯与市场的主流系统、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顺畅。

“让建筑更懂人,更好地服务人。”梁东明表示,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在电梯等设备上的大量应用,中国的楼宇运行将会更加智能、更加绿色。

关键词: 城市出行 最后100米 拥堵 电梯 运行方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