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闻】涉农人才如何“下得去”“留得住”?政协委员建言乡村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3-01-15 12:27:55


【资料图】

中新网太原1月15日电 (记者 李庭耀)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涉农人才如何“下得去”“留得住”?15日,正在进行的山西两会上,山西省政协委员、长治市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俊林建言,建立健全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支持系统。

“要给予长期创业者扶持资金奖励,使得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一种长期性、普遍性的行为。同时建立完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融资机制,化解创业过程中的贷款难、经营不稳定等风险,提高成功率。”程俊林表示,利用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数字经济平台进行创业,可以带动农村更多劳动力就业,逐渐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

山西省政协委员、长治市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俊林。 受访者供图

此外,要树立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智囊团的地位和作用,调动其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组织、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业。

“各地可以结合本地城镇化特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当地的医疗卫生、住房、教育等方面得以改善,为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环境。”程俊林说。

针对涉农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民进山西省委提出,要破除机制壁垒,提升大学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针对性。在本科招生阶段可增加优惠政策,减少部分条件设置,以吸引更多人才报考涉农专业。在研究生招生阶段,除每年定向招收一定数量的乡村振兴专项本科生外,可探索招募更多乡村一线工作人员作为非全日制乡村振兴专项人才加以培养。

在涉农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乡村振兴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学校、导师、学生、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等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在深化知农爱农教育方面持续发力,给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和平台,从而为乡村输送更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可联合研发乡村振兴专项项目,让乡村振兴人才及早适应环境,因地制宜拓展本地化农业产业发展渠道。

民进山西省委还建议,地方政府要营造“真金白银多、空画大饼少”“温度热情高、官僚架子低”的人才环境,真正让涉农人才留下来、稳得住。特别是在招募时,不仅要提供“真金白银”把人才吸引过来,更要注重合理利用涉农人才的专业性,给他们配置适合的岗位,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既要让涉农人才有生活保障,也要让他们看到农业发展的远大前途,以有温度的政策,帮助他们在创业路上行稳致远。(完)

关键词: 本科招生 大学毕业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