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动态丨“网红盐”也是盐,别被“营销故事”带偏了

新京报 2022-09-19 05:33:11

■ 视点


(相关资料图)

食盐就是一种调味品,并不是什么保健品或营养品。

近段时间,各类“网红”进口盐打破了人们对盐的认知。

据《北京青年报》9月18日报道,本来,一袋400克的食用精盐价格在3元左右,而像喜马拉雅粉盐、波斯蓝盐、美国夏威夷黑盐、法国灰盐、盐之花……除了包装精美,形形色色,以原产地为“卖点”,价格更是贵得惊人。例如,一瓶425克的美国夏威夷黑盐售价即高达169元。

其实,不管是普通盐,还是网红盐,不管是海盐、湖盐,还是矿盐、岩盐,其主要成分都是钠、碘等元素,核心功能都是调味。普通食用盐也来自天然世界,其成分和营养价值与网红盐相差无几,即便一些网红盐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含量也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砷和铀等元素,如果含量较大,反而对人体健康有害。

而且,盐的主要成分是钠,此外的其他元素都可归入“杂质”范畴。如果网红盐所含的非钠“矿物质”元素较多,则意味着其杂质较多。

按照一些商家给出的“网红盐所含的钙、镁、钾等含量比普通盐高,营养更均衡”的营销逻辑,粗盐比精盐应该更有营养。但事实和消费者的体验都证明,这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食用盐的营养强化剂使用和营养成分标注,我国有严格的管理标准和限定范围。按照原卫生部修订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食盐不得添加除碘以外的营养强化剂,其“营养成分表”标注方式,也只有“含钠”“含钠、碘”“含钠、碘、钾”三种。

这意味着,其他所谓“矿物质”元素不在“营养成分表”标注范围内,也是不被允许添加到食盐中的。换句话说,食盐只是一种调味品,并非什么保健品或营养品,想要通过本来就有摄入量限制的食盐来补充“营养元素”,基本不靠谱。

商家给网红盐贴上“自然”“矿物质”“营养”等标签,给消费者讲美丽诱人的营销故事,或多或少都存在故意误导的嫌疑。《广告法》明确,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严格地说,商家讲的网红盐“营销故事”缺乏事实证据和科学支撑,这种虚假宣传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进而妨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网红盐”不能靠“营销故事”误导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相关行业协会有必要加强对食盐消费的科普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增加对食盐的了解,提升科学消费素养。

与此同时,也需联合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对网红盐营销行为进行针对性排查,依法给商家划清营销底线。如发现虚假夸大宣传等行为,则及时以约谈、查处、责令整改、曝光等方式进行干预,并向消费者发布警示信息,及时撕掉网红盐的误导性营销包装。

当然,消费者也需理性消费,不要被一些商家口中网红盐的所谓非调味功能迷花眼,不要过多关注“钠”“碘”等主要元素以外的其他成分,相较而言,食盐的质量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李英锋(律师)

关键词: 调味功能 营养成分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