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退出、阿里入股、董明珠接盘?格力停牌浮现三大猜想
昨日早间,家电龙头格力电器突然停牌,宣称拟筹划控制权变更。根据深交所有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证券于2019年4月1日开市起临时停牌。
对此,媒体议论纷纷,有传闻称,格力集团将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退出竞争性行业的名义,公开拍卖所持格力电器的部分股权。以董明珠为首的格力电器管理层及核心经销商,或是最有实力的“接盘者”。
另有市场传闻称,阿里巴巴将收购格力电器5%的股份。对此,阿里昨日回应:对市场传言不予置评。
看到这个新闻,小巴去翻了一下格力电器当前的股权结构如下图
(股东增减数据截至2018年9月30日)
对此,小巴好奇的点有:
1。究竟谁最有可能接盘?格力如果真拟将控股权部分转让给格力管理层和一级经销商,是否意味着格力的权力更加下放到董明珠为代表的管理层,在格力现行的销售模式——经销模式条件下是否会构成特定的利益安排?
2。如果引入了阿里巴巴作为战略投资者,是否可以有利于格力摆脱对空调单一产品的路径依赖,实现产品多元化振兴?
带着问题,小巴去问了几位大头,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如是金融研究院副总裁、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 张奥平
如何实现多元化增长、如何完善激励机制,将是董明珠急需化解的两大难题。
从格力目前的股权结构看,进行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管理层持股是很有可能性的。
珠海市国资委于去年9月印发的一则《珠海市国资国企质量提升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提及要“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竞争力为目标,以产权多元化、引进战略投资者为突破口,推进市属企业混改工作。
所以,一来符合混改意见,二来符合格力集团近些年的核心——四大支柱的战略性布局,而不仅仅是依赖格力电器。
当然也不排除,引入其他高级别的国资单位的可能,格力是中国的明星企业,一年盈利两三百亿元。
而中央层面的国资接手,亦有利于产业布局的展开。去年,董明珠曾一度表示,要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
我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是管理层和经销商的接盘,这是对格力目前所在竞争市场的一个最有效的行为。其实早在今年1月,董明珠高票当选新一届董事,顺利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比原定于去年5月底的换届时间,推迟了超过半年,就能看出一定的端倪。
董明珠提出自己第二个任期的目标是,2023年格力电器的营收将冲击6000亿元。今年1月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她介绍:今后格力电器将形成空调、生活电器、高端装备和通信设备四大板块。
格力电器如何实现多元化增长、如何完善激励机制,将是董明珠新任期内急需化解的两大难题。
这次格力电器筹划控制权变更,能否激发这家空调巨头的内在机制活力,值得期待。
无论如何,格力这次股权转让的筹划,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格力带来发展方向的变革,格力已经具备面向多板块布局发力的基础,打破原有的束缚,完善激励机制,给予更多市场化的主动权。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专栏作家 谭浩俊
会不会出现“野蛮人”也是一个看点。
格力集团转让控制权,可能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1。国企改革的需要。按照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近两年来,混改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混改力度更大。此次格力集团转让格力电器股权,毫无疑问是广东混改步伐加快的标志之一。
2。靓女先嫁,实现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增值。虽说格力电器发展前景不错,效益也较好。但如果能在发展比较好时进行国有股权转让,不仅可以使股权转让获得较高价格,也可以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还可能增进就业和税收增长。
据传,阿里巴巴可能接盘一部分股权,这可能意味着,一直对互联网平台不是很感兴趣的董明珠,也开始重视互联网营销工作。
此前已有董明珠利用网店销售格力手机的消息。如果此次股权转让再出现阿里巴巴的名字,说明董明珠更加拥抱互联网了,不再像与雷军打赌时那样对互联网营销方式不重视了。
另一方面,如果将股权以公平公正的价格转让给管理层一部分,从国有资产管理角度来看,只要公开转让、价格合理,是可以,不存在着特定利益问题。
至于经销商,也可以到市场上去公开竞拍,公开受让。但决不能私下交易、暗箱操作。转让价格需经过相关机构评估,珠海市国资委审核批准,公开转让,不然不可操作。
不过,国有股权转让并不简单,资产评估、公开转让等程序必须履行,也必须规范。且不能设置转让门槛,不能设立对“意中人”有利的特别条款。否则,就是暗箱操作。
那么会不会出现“野蛮人”挑战此股权的公开转让,也是一个看点。
此外,格力产品单一是事实。董明珠一会做芯片,一会做手机,一会造汽车,恰恰说明没有在扩大产品和产业方面定好位,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格力要走多元化很难,不如走专业化,在以空调为核心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而不是发展其他产业。
知名投行人士、资本市场观察家 王骥跃
对于格力来说培养接班人很重要,要减少对董明珠的依赖。
目前,格力公告尚未告知具体结果,现在不宜太过武断地下定论。
有传闻说,董明珠等管理层及经销商或接盘,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如果真的如此,其实也并不令人意外,毕竟换作其他的控股股东,也要慎重考虑以董明珠为首的管理层是否接受和配合。
如果最终的结果是格力不再由国资控股,那么很有可能是践行去年刘副总理提出来的“国企与民企分工论”,也就是竞争性领域中,国资主动退出。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国资主动退出格力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国资控股竞争性领域公司启动国资退出程序。
从格力这家公司来说,这几年发展壮大,更多体现的是管理层的努力,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是国资委扶持和政策倾斜的结果。就算换了控股股东,国资不再控股,并不会因此而降低格力的竞争力。
相比于格力的控股股东,格力的未来接班人话题更值得关注。
市场很关心“董明珠会不会退休,什么时候退休”,假设董明珠真的退休了,对格力来说也未必是好事,很可能格力需要调整一段时间。
这意味着,对于当前的格力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接班人,减少对董明珠的依赖,关注如何保障持续发展,这也是整个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光格力存在,很多大企业都存在,也有一些企业已经提早做了准备,比如马云已经退休了,任正非其实也在二线了。
在企业发展的某一个阶段,需要核心带领;但企业要走得更长远,还需要梯队和机制。
关键词: